發表園地

發布日期:2013年05月07日

臺灣小調

作者:王見明

臺 灣 歷 史 四 百 年 , 按 頭 說 起 說 不 離

閱讀更多

發布日期:2013年03月19日

高難度的 【朗讀】這件事

作者:吳曼瑰

進入鄉土教學工作已經有9年了。這段期間,歷經了自製教材到現在各種版本的濫觴;排課從晨光、午休時間進入到正式課程。感受到本土語文逐漸受到重視,尤其能夠排入全國語文比賽的行列,相信這是重視本土文化的人所樂見的。希望這是漸進的深耕,而不是做表面功夫。

     我常常想,要想精進語言,莫過於能夠讀到好的文章;要想真切的認識本土文化,就要從大聲朗讀本土作家的文章開始。要讀通用閩南語語言所寫的文章,一定要用本土的思考模式來感受作者想表達的意思,否則就無法深入文章的核心。

     【朗讀】看似簡單,不過就是發出聲音讀出文章上面的文字。實則不然!指導學生朗讀,更是一件相當繁重還有瑣碎細節的工程。因為指導了幾年的朗讀,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。如何讓學生可以自然流暢地、切入核心表達出作者的心聲,文章要如何讀得有深度、有內涵?多位教授曾提及【朗讀】是一種服務工作,要自然不矯情的宣揚作者想告訴我們的理念、事情。說真的有難度。

      閩南語的發音相較華語,是華麗、是多樣、是活潑的。合口、入聲、舌尖、舌根˙˙˙˙多樣的韻母變化,讓語言活潑;特殊的變調規則,讓語氣可以是流暢接續、也可以是停頓點。這些要件確實要鑽研、練習,才能正確讀出文章的意思。因為音不對意思就不對、味道就不對!

      目前閩南語文章的內容,大多為作者的童年、過去的歷史痕跡,即使是人物介紹,也多為過往時光的市井小民;現代的學生很難體會、感同身受那樣的鄉土意境;要將這些內容充分吸收、了解並透過正確發音及聲情表達出來,實在是非常不容易的,遑論將文章淋漓盡致的朗讀。當然還有一些用華語方式思考、書寫的閩南語文章,直接翻譯的結果,每每讓人錯愕、噴飯。讓人懷疑作者有沒有親自檢視所使用的語句,有沒有親自朗讀看看那些華麗的詞彙;再轉換成閩南語之後是不是讀得通?至少作者要將讀音拼註出來,避免讀者不知其意、不知其音。

      基於以上,多年來在教學之餘接觸了朗讀之後,如何把閩南語文章要表現的內涵,化成感動人的聲情,是我覺得最困難的一件事。

收合

發布日期:2013年02月22日

「偶!喜歡-偶戲初體驗」—一次有趣又深具啟發的鄉土

作者:台北市社子國小教師 施秀霞

鄉里是兒童最早接觸學習的地方。對鄉土的熟悉,可以引發兒童對鄉土的情感,而對自己生長的土地有所了解,才會有更濃厚的鄉土情懷。因此,鄉土教學是生活化的教學,也是做中學,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。

閱讀更多

共 83 筆 81 - 83 筆 最前頁 上一頁 [1] ... [11] [12] [13] [14] [15] [16] [17] 下一頁 最末頁 跳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