駐站名家

名家好文
逐家學臺語之幼兒發展篇
作者:臺北教育大學中語系講師 盧廣誠老師
發佈日期:2013年02月22日
過了嬰兒期,幼童的成長發育就非常的快速。臺灣俗語說「三歲乖,四歲獃,五歲掠去刣」,是說小孩到了三歲是最活潑、可愛又聽話的階段。到了四歲,孩子開始懂得反抗,就讓有些父母覺得有些困擾了。五歲的孩子鬼靈精怪又調皮搗蛋,說出的話來常常讓人氣得牙癢癢的,恨不得把他給宰了。這句俗話反映了學齡前兒童的幾個重要發展階段,讓父母們對於養育孩子,可以先有心理準備。

1.七坐,八爬,九發牙

    今年適逢龍年,生育率終於稍見回升。家中添了新生兒的新手父母,對於孩子的發育都非常的關切,生怕孩子輸在起跑點。為了讓小嬰兒的父母知道自己孩子的發育是否正常,臺灣俗語說「七坐,八爬,九發牙」,簡單的句子把嬰兒發育期間的重要階段都說明了。嬰兒在七個月大時通常可以坐起來,八個月大會爬行,九個月大就會長出牙齒。有了這句俗語,父母親就可以輕易掌握孩子發育的關鍵時刻了。

2.三歲乖,四歲獃,五歲掠去刣

    過了嬰兒期,幼童的成長發育就非常的快速。臺灣俗語說「三歲乖,四歲獃,五歲掠去刣」,是說小孩到了三歲是最活潑、可愛又聽話的階段。到了四歲,孩子開始懂得反抗,就讓有些父母覺得有些困擾了。五歲的孩子鬼靈精怪又調皮搗蛋,說出的話來常常讓人氣得牙癢癢的,恨不得把他給宰了。這句俗話反映了學齡前兒童的幾個重要發展階段,讓父母們對於養育孩子,可以先有心理準備。

3.囡仔三歲牢皮,五歲牢骨

    孩童的學習都從模仿開始,因此,從小就要讓孩子有良好的模仿對象,同時照顧孩子的人也必須從旁指引。臺灣俗語說「囡仔三歲牢皮(附著在皮膚),五歲牢骨(附著在骨頭裡)」,小孩子在三歲時模仿、學習的東西,只會留下不很深刻的記憶,但是到了五歲,學會的東西將是終生的記憶。所以父母親決不能讓孩子在這個階段養成壞習慣,否則將影響孩子一輩子。

4.講話精霸霸,放屎糊蠓罩

    大多數的小孩在滿週歲的前後開始學走路,也開始學說話。幼兒的語言習得速度非常快,到了三、四歲,就很會說話了。臺灣俗語說「講話精霸霸,放屎糊蠓罩(蚊帳)」,是說有些幼童說起話來活像個小大人,但孩子畢竟是孩子,行為上有時候還是很幼稚,常常會做出一些讓人受不了的事情來。這句話用來反映幼童的語言能力和行為能力的反差,讓父母親常常覺得又好氣,又好笑。

5.雙跤徛齊齊,狗齒換金牙

    兒童的乳牙大約在六歲左右開始脫落,長出恆牙來。西方人會要孩子把脫落的乳牙放在枕頭下,說夜裡牙仙子會用銅板來換走乳牙。牙仙子就像聖誕老人,都是父母扮演的。臺灣習俗則是小孩換牙後,要小孩把脫落的上排乳牙丟到床底下,下排乳牙丟到屋頂上。丟的時候兩條腿要站得挺直,並且說「雙跤徛齊齊,狗齒換金牙」,這樣將來長出來的恆牙就會整齊、美觀。

6.倖囝不孝,倖豬夯灶

    現代人生育率低,小孩子都被當成寶貝寵愛。父母疼愛孩子是應該的,但是過度的溺愛可能反而害了孩子。臺灣俗話說:「倖囝不孝,倖豬夯灶」,從小備受寵愛的孩子,長大了往往不懂得孝順父母。就連家裡養的牲畜,如果不加約束,可能連廚房中的爐灶都給翻了。我們說「生育、養育」,孩子生下來除了要把他扶養長大,最重要的還是要把他教育成有用的人,才不會對家庭、社會造成危害。

7.細漢偷挽匏,大漢偷牽牛

    教育孩子要從小做起,小時候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,可以受用一輩子。萬一小時候沒有教育好,長大了就可能變成社會上的頭痛人物。臺灣俗話說「細漢偷挽匏(偷摘瓠瓜)大漢偷牽牛」,是說從小學會了偷竊的行為,開始只是偷一些不值錢的小東西。但是長大之後,就會變成慣竊,不但偷竊的惡習難以矯正,而且偷竊的胃口也越養越大,只偷值錢的東西,那時候就成了社會的敗類了。

8.囡仔人有耳無喙

    大人聊天時,小孩常常跟在一旁聽著。有些話是左鄰右舍的閒話,大人之間的隱私,不希望被當事人聽到。為了避免孩子無知,把不該說的話說出去,大人常常會叮囑孩子:「囡仔人有耳無喙」,意思是:小孩聽聽就好,別隨便說話。當然,有時大人談到小孩的事,小孩可能也有意見,大人也常常用這句話來避免孩子頂嘴。英諺說:「小孩只能讓人看見,不能讓人聽見」,跟這句臺語俗語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9.大人起,囡仔佔椅

    有大人跟小孩都在的場合,如果座位不夠,通常大人會要孩子讓座。其間如果有大人有事離座,小孩子就跑過去搶座位,往往會被看成是沒禮貌、沒有教養的行為,大人常常就會用「大人起,囡仔佔椅」這句話來提醒孩子。這是過去社會裡對孩子生活教育的方式。現代人搭乘交通工具的機會很多,在公車、捷運上,如果有年幼的孩子,為了孩子安全,大人還是應該讓座,這句話就有些不合時宜了。

10.大狗盤牆,細狗趁樣

    小孩子最早的學習對象就是身邊的人,特別是父母的一言一行,對孩子的影響力最大。良好行為的養成不只靠父母的口頭訓示,也要靠父母用自己良好的行為來做示範。臺灣俗語說:「大狗盤牆,細狗趁樣」,就是說大人的行為常常是孩子模仿的對象,就像小狗會模仿大狗翻牆的行為一樣。要是大人自己只愛看電視,不愛看書,卻要孩子用功讀書,少看電視,你想會有好的效果嗎?

本文亦刊載於聯合報〈大家說臺語〉專欄

 

上一頁 回單元首頁 下一頁